(一)公司基本情況
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企業性質為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17年10月完成增資,目前注冊資本200000萬元,由太原市民營經濟開發區財政局全額出資。經營范圍為:企業項目的投資及投資咨詢服務(不含金融業務,不得吸儲,不得集資,不得理財);土地開發及基礎設施的投資(不含金融業務,不得吸儲,不得集資,不得理財);項目開發;太原市民營經濟開發區范圍內的電力設施維護及搶修;房屋租賃;普通機械設備租賃;保障性住房工程;城市交通工程;建材的銷售;停車場服務;電力供應:售電業務;物業服務;區域內供熱服務;房地產開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準后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二)公司經營環境
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經營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政府背景的資源優勢,整體提升其融資能力及融資方式。引入大批優質的企業進入園區大平臺發展,為整個太原北部經濟注入新的活力促進經濟發展,形成以“政府主導、財政支持、市場運作”的企業運營方式。
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所投資園區項目的建設,對于太原市重點打造新型工業基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將有力促進太原北部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有利于帶動經濟貿易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增長。園區將形成產業聚集高地,將各類型企業進行集中管理,利于區域內自然環境治理,且助于提升區域內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所建設工業新區項目符合山西省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主要引入企業以科技、新能源、現代物流為主,并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漳澤電力共同參與國家電改項目,并以達成協議成立太原市民營區售電公司,合作開發太原市民營區智能配電網、分布式光伏,為電網電力能源項目,預計園區稅收將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投資1.7億元完成了工業新區和陽曲縣熱源廠建設,并配套完成了熱源廠水廠建設,實現了對陽曲縣城的集中供熱。給水水源為趙莊水廠,日供水能力7500t,現已供約1200t,余置月6300t;現狀污水處理廠為陽曲縣青龍污水處理廠,位于青龍鎮北側,暖泉灣核心區南側,大運高速公路以東,北同蒲鐵路線以西,規劃日處理能力20000t,分階段建設,現狀日處理能力10000t,現已處理3500t,處理能力余量6500t,處理工藝為氧化溝二級生物處理+深度處理;熱源廠位于趙莊產業區北側,設計供熱能里500萬m2,現建成2臺90t鍋爐,已供區域包括陽曲縣城及入區企業橫店集團,現供熱面積約為180萬m2;規劃區內有侯村50kv區域變電站一座,35kv青龍變電站一座,供電條件良好;天然氣管道已鋪設至趙莊產業區,供氣能力為3億m3/a,規劃區內太原市侯村城市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已經建成并開始運營。本項目建成后供排水、供電、采暖等基礎設施全部依賴園區已有設施。
太原工業園區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資肩負著民營區城市化建設的重任,承載著區重點工程項目的融資、建設和運營、土地開發及基礎設施投資、項目開發職能。公司主要經營范圍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
(三)公司發展規劃
工業新區空間規劃采取以生活片區和產業組團為結點,以道路交通干線為發展軸線,以生態綠化為基底的“一心、兩軸、三組團”的組團式結構。“一心”指由暖泉灣核心配套生活區構成的現代服務核心及研發中心。“兩軸”指沿108國道形成的城鄉統籌發展軸,將青龍古鎮、暖泉灣核心區、陽曲縣城、高新區陽曲拓展區及陽曲食品工業園區有機聯系的南北軸;沿工業新區錦繡大街東西向發展的產業軸,有機聯系新區核心服務區、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組團以及裝備制造產業組團的東西軸。
“三組團”指位于規劃區內的3個生產組團。即核心區工業組團、趙莊工業組團和坂峙山工業組團。組團以集聚、集約模式適當控制發展。注重組團間相互協調與合作。
工業新區以“生態立區、錯位競爭、城鄉一體”的發展思路,以產業為支撐、以工業為引擎,堅持產業立區、工業強區,做優增量與調整存量并重,與其他開發區形成錯位發展與優勢互補,重點發展環保裝備等高端裝備制造業,磁性材料、鎂合金等新材料產業,現代商貿物流服務業,建設傳統產業新型化示范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
產業發展定位為:建設小微企業園,大力扶持各類小微企業發展;以垃圾焚燒發電為示范,以晉西裝備制造為依托建設環保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和環保工程聯合體;以表面處理中心為核心建設“磁谷”;圍繞“鎂”材料的交易、設計、制造和金融服務建設一體化的“鎂都”核心區。通過產業基礎和資源優勢,將其強化為工業新區的發展和競爭優勢。
2017年工業新區進一步加強承載,推進基礎設施配套載體建設,統籌實施“七通一平”市政配套項目與民生項目,使其達到具備給水、排水、通電、通路、通訊、通暖氣、通天燃氣或煤氣、以及場地平整的條件。
一是續建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續建新區已開工的錦繡大街、新趙路、涌泉路、萬泉路、天泉路、雙陽路南延、110KV變電站等項目,續建道路總長約12公里,總投資約13.9億元。
二是新建一批基礎設施項目。繼續拓展路網格局,有序的分批次組織11條,總長約15.7公里,總投資約12億元的市政道路建設,主要包括108國道城市化改造、錦繡大街西段、新區環路、規劃十五路等市政道路建設,同步配套建設道路橋涵、排水、供熱、供電、供水、燃氣、照明工程等配套地下管網管線以及交通設施、綠化工程;同時推進新區消防站、電力開閉所等配套公共設施建設。
三是謀劃一批公共配套項目,加強配套。為減少負擔,新區擬提前布局服務性、生活性配套設施,重點抓好職工單身公寓、標準化廠房、村民安居工程等項目規劃、建設,全面提升新區綜合承載力。